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排灣族

祭儀信仰
(一)宗教信仰
    排灣族人的宗教信仰,以tsemas 觀念最重要,tsemas 包含各種超自然存在的神與靈,像是自然界的山神、河流神,祖神、祖靈與鬼魂等,並存在於i pidi(神界)、i tjari vavau(上界)、i katsauan(人界)、i tjemakaziang(中界)、i makarizeng(冥界)、i tjarhi teku(下界)等幾個不同領域。
    各界的tsemas 也蘊含道德上的善、惡之分,善神(靈)可保護每個人平安,也帶來幸福、財富與好運;惡神(靈)則危害人類,為人帶來災禍與不幸。tsemas 中與人最為親密的泛稱為vuvu(祖先),祖先是活在死後世界的親人,因此日常生活中聚會喝酒前,族人會以右手食指沾酒彈向家屋內或家屋前的地上,獻給祖先享用。每個傳統家屋內,也都設有獻祭祖先的祭壇。排灣族人為了與tsemas 中的善神(靈)、惡神(靈)以及祖先溝通,生活中有專業的巫師(malata)、祭司(palakalai),來協助舉行各項儀式,或者跟神明與靈魂溝通。
    排灣族的傳統宗教信仰與觀念,從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開始遭政府約束與干擾,民國50年代(1960年代),基督教、天主教傳入部落,使現在各部落間都能看到西方式的教堂建築,並且與傳統宗教信仰同時並存。近年,排灣部落的教堂中,耶穌聖像、瑪麗亞聖像與十字架上,也能看到排灣風格的雕刻與紋飾,呈現出傳統文化與現代信仰之間的對話。排灣族歲時祭儀中以小米收穫祭最為重要,另外則是布曹爾群每五年為周期舉行一次的盛大祭典。祭儀中有祭司和巫師掌理各項儀式,祭司主持儀式,巫師則能和神靈與祖先直接溝通,是祭典儀式中的核心人物。
(二)小米收穫祭
    小米從開墾、播種、除草到收穫每一階段都有祭儀,在農事活動完成時,辦理的祭儀稱為masalut(感恩收穫祭)。masalut 具有跨越、超過、過年的意思,在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部落生活中具有「時間」指標的意義。收穫祭的第一天,將小米收進穀倉,接著進行祈福,並選擇來年播種用的種子。第二天頭目召集巫師、祭司到各家探訪收成並進行祈福,一部分收成會由頭目帶走,在祖靈屋獻給祖靈;另一部分收成則在巫師進行祭祀後,由各家戶將新粟入倉。
(三)五年祭
    五年祭是排灣族布曹爾群所屬各部落中,祭儀規模最盛大、象徵內涵最豐富的祭典。布曹爾群族人相信在大武山上面的祖靈,每五年會到各部落探訪子孫,所以每五年會舉行一次祭祀儀式。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五年祭因過於盛大而受到政府干涉,一部分部落因而停止舉行。目前舉行五年祭的部落有屏東來義鄉的古樓、文樂、望嘉、南和村的白鷺部落及高見部落,屏東春日鄉力里、七佳、歸崇部落,以及臺東達仁鄉土坂部落。
五年祭的儀式過程可分為前祭、正祭與祭後三個階段(以古樓為例):
1.前祭
    前祭的工作都是在為主祭日當天做準備,包含部落空間的神聖化、清理祖靈之路、搭建刺球架、製作刺球桿、祭儀福球等工作,並且準備祭典期間所需要的酒、年糕等祭品與食物。
2.正祭
    迎靈娛靈與刺球迎靈祭祀時,由靈媒與祭司帶領呼喊祖靈名號神界名稱,以小米糕、豬肉、豬骨、小米酒等祭拜祖靈,同時用歌舞「娛靈」。接著由祭司主持,舉行正式刺球祭儀。祭司要拋出球之前,會進行簡單的祭祀,賦予每顆球不同的含意,像是豐收、健康、幸福等等意義,是祭典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儀式活動。
    送惡靈祭典第二天各家屋進行娛靈祭祀,設宴招待親友。午後,由靈媒在祖靈屋舉行送惡靈儀式,各家屋皆備妥祭品給惡靈。儀式完成後,再由祭司引導送惡靈勇士們快步離開部落。
    歌舞酒宴第三天、第四天為歌舞歡宴,祖靈與親友相聚的日子。
    最後一球(kadjuq)刺球祭第五天中午在祖靈屋歡送善祖靈,由巫師念咒祭拜善神,族人以祭品和歌舞歡送祖靈,多由男性族人拿著祭品送祖靈至部落象徵靈界之處。送善祖靈完成後,族人回到刺球祭場,舉行神聖的最後一球刺球祭儀。
3.祭後
    後祭第六、七天以狩獵祭和解除禁忌祭儀兩項習俗辦理完成,五年祭始告終了。次年,再度舉行送祖靈祭,俗稱六年祭。祭祀過程如同正祭,只是不舉行刺球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