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魯凱族

祭儀信仰
    魯凱族相信各種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包含自然類的太陽、星星、月亮、彩虹和百步蛇、雲豹等等,另外亦包含對過往祖先靈魂的溝通與祭拜。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因政策關係,傳統宗教觀念的發展受到干擾,甚至部分傳統文化與宗教儀式都在此時期停止辦理。民國50年代(1960年代)開始,基督教、天主教傳入部落,使現在各部落間都能看到西方式的教堂建築,並且與傳統宗教同時並存。
    魯凱族人現在多數都改信西洋宗教-基督教,其已成為支撐與影響部落的一股力量。近年,魯凱族的傳統文化也與教會開始有新的互動,像是霧臺鄉神山部落的天主堂,教堂的聖母瑪麗亞以傳統魯凱族裝扮呈現,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信仰,共振魯凱文化的新生命。魯凱族的傳統祭典以小米為中心,小米收穫祭於小米收割後舉行,下三社的多納部落則有獨特的黑米祭典。此外,族人有盪鞦韆的活動習慣,盪鞦韆具有男女交誼的功能,在婚禮或豐年祭典時舉辦,活動刺激精彩,為祭典帶來高潮。
(一)小米收穫祭
    小米在魯凱族人生產活動的農作物中為大宗,歲時祭典都以小米為中心,其中又以收穫祭最重要。收穫祭是魯凱族為了感謝神賜予豐收,在小米收成後進行的祭典。祭典儀式中,魯凱族人會準備小米糕、小米飯、小米酒祭祀神靈祖先;另外族人也象徵性的將農作物納貢給頭目,頭目將一部分提供給需要的族人,一部分祭祀祖靈,具有收稅與分享的意義。
    豐年祭在傳統社會中,辦理時間前後超過一個月,現在由於生活型態改變,以一天到三天之間為限,並固定於每年的8月15日(目前官方規定每年7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為魯凱日)舉行。為避免傳統祭祀儀式與現代信仰教義二者敬拜方式的觀念產生禁忌上的衝突,也將祭典中祭祀的部分簡化,而以部落族人的團圓聚會、分享文化為主要的活動精神。
(二)盪鞦韆
    盪鞦韆是魯凱族傳統祭儀的重頭戲之一,具有男女交誼的功能 盪鞦韆活動通常在婚禮時舉行,原來是大頭目家女性的特權,但每年在豐年祭典時,大頭目會把盪鞦韆這項特權讓給族人,不但慰勞族人辛勞,也提供青年男女接觸的機會。盪鞦韆時由男性負責搭設鞦韆架及擺動鞦韆繩,並邀請未婚、品行良好之女性登上鞦韆架,由男子將女子盪到最高點,非常緊張刺激。盪鞦韆不論是在結婚時或是在豐年祭時舉行,都為活動帶來高潮。
(三)黑米祭(tapakadrawane)
    魯凱族人相信,黑米包含稻米種、小米種兩種,兩種種籽是神靈由深潭中取來送給耕作的婦女。族人按照傳統祭儀,在每年11月辦理黑米祭,感謝神靈為族人帶來黑米種子,其中,以茂林多納部落最為重視此祭儀。
(四)萬山祖靈祭(molapangolai)
    molapangolai是萬山(Oponoho)部落最原始、最具特色的祭典活動,每四年舉辦一次,約於春季時期,在指定地點Lapangolai祖靈屋舉行。主要活動內容是doloi(神石)的祭儀,祈求保佑族人平安、健康,並以taavala競賽活動來考驗年輕人是否有能力抵抗外侮、保護族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