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雅美(達悟)族

歷史遷移
    雅美(達悟)族(Yami/Tao)分布在臺東的蘭嶼鄉蘭嶼島。「雅美(yami)」一詞是「我們」的意思,由十九世紀末期人類學家鳥居龍藏開始使用;部分族人在族群名稱上也另外使用「達悟」(tao)一詞,意思為「人」。目前關於蘭嶼的相關研究與報導,分別出現官方採用雅美、民間採用達悟這兩種不同的族稱。
    蘭嶼居民的遠祖來源有石生與竹生兩種傳說,其中紅頭部落的說法是,南方的神創造了小蘭嶼跟蘭嶼後再回到蘭嶼島時,在山上觸動了巨大的岩石。巨石落入海中後轟然分裂成兩半,男神Nemotacolulito從裂石中走出,並往山中走去搖撼巨竹,竹中又爆出另一位男神Nemotacoluga wuly。有一天,裂石中走出的男神從左、右腳的膝蓋生出一男一女,由竹子中走出的男神也同樣從膝蓋生出了一男一女,兩神的子女結為夫婦,開始發展出雅美(達悟)人的社會與文化。
    從蘭嶼島的考古資料看來,出土的器物含軟玉、甕棺、玻璃珠、瑪瑙珠等,顯示蘭嶼島在史前時代早期與西邊的臺灣本島、南邊的菲律賓有文化親緣關係。雅美(達悟)人的移動傳說中,提到祖先曾經居住過南面菲律賓北部的巴丹島,數百年前遷居到蘭嶼島後,因生態、社會以及與其他族群的互動,讓蘭嶼、巴丹兩地的文化發展漸漸不同。雅美(達悟)人與巴丹島在漁業技術與文化之間的交流,直到十七、八世紀時才逐漸減少。明治36年(1903)美國商船遇颶風破損漂流到蘭嶼,雅美人以固有禮儀執戈矛到岸邊歡迎。雅美(達悟)族人雖然前往救援,但雙方因語言不通而讓受難船員誤解救援之意,以為是企圖搶劫,進而開槍向岸上射擊,雅美(達悟)族人因此遭到受難船員的攻擊。之後美國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後,日本警方率隊包圍野銀、漁人、東清三社,並逮捕部分族人,成為近代歷史中的重要事件。
    二十世紀後,現代西方醫藥、教育與貨幣經濟開始進入蘭嶼島,在衛生、醫療觀念普及後,二十世紀後期人口有明顯的成長。民國56年(1967)中華民國政府解除山地管制的限制,蘭嶼正式對外開放。外資開始進入蘭嶼,並開放蘭嶼島作為觀光地區,此時期開始蘭嶼島出現較多旅館、商店與各式商品廣告;族人開始投入服務勞動業,大量青年離開蘭嶼到臺灣工作。同時,臺灣電力公司也開始在蘭嶼建立發電廠與核廢料儲存場,引起雅美(達悟)族人強烈抗爭,成為多次向國家請願的重要議題。近年,雅美(達悟)人基於語言與文化的同源性,開始與菲律賓巴丹島進行文化的互訪與交流活動。雅美(達悟)族居住的蘭嶼鄉,分為紅頭(Imowrod)、漁人(Iratay)、椰油(Yayo)、朗島(Iraraley)、東清(Iranmeylek)、野銀(Ivalino)等六個村落;近年因臺灣本島人力需求,雅美(達悟)族也開始移居到臺灣本島,主要在臺東、高雄、臺中、臺北等都會區就業與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