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排灣族

歷史遷移
    排灣族(Paiwan)的分布,北以大武山、南到恆春半島、西到枋寮、東到太麻里及臺東市新園里的範圍,屬於中央山脈南段大武山兩側,包含屏東、臺東兩縣為範圍。排灣族(Paiwan)內按照血緣風俗與族群自我分類,可分為拉瓦爾(Ravar)跟布曹爾(Vuculj)兩大群系。
    拉瓦爾群以三地門鄉的達瓦蘭社群為核心,以「達瓦蘭」為部落起源,社會文化上有百合花的配戴風俗,以及長男繼承的社會制度;在雕刻與陶壺藝術方面表現相當出色。布曹爾群系主要分布在屏東縣瑪家、泰武、春日、獅子、牡丹鄉及臺東縣達仁、大武、金峰、太麻里等鄉,還有臺東市的新圍里等地區。
    以南北大武山兩側的老聚落:Padain(高燕)、Payuan(筏灣)、Puljti(佳興)、Kuljaljau(古樓)、Tjalja’avus(來義)為祖居地,文化中有五年祭活動以及男女平權、長嗣繼承的制度。排灣族在荷蘭、清領時代,與外界有接觸與貿易交流的經驗,但仍然保留豐富、完整的民族文化與風俗。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之後,因為農業開發、貨幣流通、日語使用、行政官員的理蕃制度,從不同層面挑戰了排灣族的傳統文化觀念。中華民國政府之後,西方宗教的傳入使信仰基督宗教的族人增加,每個部落都可以看到教會或教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