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制度
(一)傳統親屬組織
傳說卡那卡那富族曾經有過世襲的Ra’ani 領袖、Kara’ani 副領袖、Vasʉ 征帥、’Ʉrʉvʉ 祭司各一位。族群最高的政權機關與立法機關,為由Mamarurang長老群組成的「長老會議」。現在的家族名稱如下:’Amunuana/Ka’angaina/ Kapuana/Ka’aviana/Kakapiana/Napaniana/Numangiana/Navirangana/Na’uracana/ Kacaupuana/Kanapaniana/Kanapangana/Na’upana/’Ikuana/Namaitana/Naturingana / ’Utungana等17個。中文的姓氏有:蕭/鄭/翁/彭/江/楊/鍾/王/余/蔡/孔/范/藍/施/陳/金/謝。傳統名譜有男名:’Akori/’Angai/’Apio/’Avia/’Atai/Riau/Pani/Pa’ʉ/Pori /’Uku/Mu’u/’Una/Piori/’Uangʉ/Pusinga/Cimseeng/’Upa等17個;女名有:Akuan /’Ari(e)/’Apu’u/Kai/Kau/Kini/Kiua/Kuatʉ/Na’u/Rangui/Paicʉ/Pi’i/Vanau/’Usu/’Uva/Savoo等16個。
(二)家屋tanasa
卡語稱「家屋」為tanasa。「家庭」為cani pininga,字面涵義為「一個廣場」,指的是「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的人」。在別族(如鄒族或布農族)有明顯的氏族組織以及本家與分家的關係,且會從大社分出小社,由一個中心周圍環繞數個小旁支,形成高低階序的結構關係。而卡那卡那富族是由數個地位平行的家族所構成的一個族。在卡那卡那富族的社會中,每一個家庭都有主掌之人稱為marangʉ(家長)。傳統上家長一律由男性擔任,即所謂的父系氏族。部落事務以體力來分工,粗重危險由男性擔任、家務和製作服飾則為女性工作,農事男女皆可執行。
(三)服飾文化
男性的傳統服飾有獸皮帽,逢重要活動必須盛服,帽沿前額加紅布條,一般族人插上鷹及藍腹鷴的長羽毛1∼4根,長老級可插5∼8根,它有識別階層及功勳的作用。上衣,通常為大紅,內襯為藍色,還有胸袋、腰裙、背心、皮披肩、皮套袖、皮吊褲、皮革鞋、獵囊等配件。男性傳統飾物除皮帽上的羽毛外,有額帶、耳墜、頭飾、腕飾等,據傳以往卡那卡那富族的男士較女子更愛飾物。
女性的飾物有耳飾、頸飾、腕飾、胸鍊珠等,服飾表現有頭巾,纏於頭部,方便行動。帽子主要於盛典時穿戴,周圍以五顏六色花環裝飾。另有上衣、腰裙、膝褲等配件。卡那卡那富族在統稱鄒族時代,男女服飾幾乎與阿里山鄒族無異,為了避免混淆,已參考文獻並經過族人的共同討論,將女性的族服略加修改,尤其在顏色上,做較多的調整,盼回復傳統的民族色澤。
(四)經濟活動
卡族傳統的經濟生活以農耕燒墾為主,狩獵捕魚為輔。傳統作物有小米、旱稻、糯稻、地瓜、芋頭、玉米等。狩獵上以男性擔任為主,狩獵期間約於9月至隔年4月,約為農閒期間,可分個人與團體。個人的狩獵目的為家庭食物覓尋;團體則大部分為祭儀所需。另捕魚則有刺、網、釣、毒、圍渠等方式。